Recent Posts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不一樣的公共自行車:免費還集點換贈品


    相信大家對於台灣各地觀光景點附近,由民間業者經營而提供的付費自行車租賃服務,應該都不陌生;每逢星期例假日,各式自行車穿梭於大街小巷、河濱公園的景況,也是周期性的固定上演。但是新北市板橋、中和地區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不知道您使用過了沒有?在這裡,自行車租借不但不用錢而且還有專業的租借站站務人員為您服務、親切地向您招呼問好,除此之外每天騎一次就可以蒐集一點,集滿一定點數就可以兌換贈品跟摸彩,這麼好康的事,要到哪裡找?是的,真的有這樣的服務,就在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租借站,而且已行之有年了。
以下就讓我們來聽看看使用民眾對於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的觀感與看法:

    高職老師退休的先生,常常帶著心愛的紅貴賓杜比在公園散步。自從在公園無意間發現公共自行車租借站後,每天下午杜比就會自動跑向租借站,跟站務人員撒嬌、搖尾巴,站務人員除了稱讚杜比的乖巧聰明外,也會跟先生聊聊狗經、閒話家常。對先生而言,租借站的站務人員會陪他聊天,聽他說話,讓他有除了帶狗兜風外,也有了說話的對象。不過,公共自行車的籃子有些有破損生鏽;要不然就是籃子太小,讓他在帶狗兜風之前,都要好好挑選一番,免得讓杜比卡到牠那小小的腳爪。

    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同學,放暑假期間經常騎著小摺到住家附近的百貨公司閒晃;有一次他在路上「落鏈」,無助、求援的他怯生生地嘗試將小摺牽到鄰近的租借站請站務阿姨幫忙。只見站務阿姨帶上手套,東扯西拉笑談間,一下子就把「落鏈」的狀況處理好了。他很有禮貌地說:「阿姨好厲害!謝謝!」此後,這個站就多了一個小跑腿,只要他有經過這個站,除了會來幫自己的小摺打氣外,也會問站務阿姨需不需要幫忙買飲料、買便當。對同學而言,站務人員會幫他調整小摺的一些小故障,也提供他打氣的工具。年紀才十歲的他,雖然沒有適合他的公共自行車,但是站務阿姨可以教他小摺保養小秘訣,家人也可以安心地讓他騎小摺出門閒晃。

    小姐是幫周刊雜誌寫美食專欄的作家,她精通攝影但卻經常在街道巷弄間迷失方向感。這次她來府中黃石市場尋找美食,出了捷運站一眼撇到公共自行車租借站後,她立刻向站務人員詢問當地的美食資訊及路線方向;她很開心地跨上公共自行車,請站務人員幫她跟幸運的「007」號車合影留念。完成這趟美食採訪任務後,她覺得跟台北市、高雄市自動化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相比,有站務人員服務的方式比較有人情味,讓她心裡覺得很溫暖,而且還是全程免費;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騎乘過程中需要小心保管頭尾燈,不然不小心掉了還是得賠錢。

    王先生是派駐在新板特區的保全人員,每天他都會騎著公共自行車在各個巡邏點間來回巡視跟簽到。雖然胸口掛著識別證,但是他總是會乖乖地遞出雙證件來租借自行車,熟識之後,站務人員偶爾會在租借程序上做些通融,同意他不用再出示證件、簽名就可以借車了。對於總是需要跟住戶彎腰鞠躬的他,沒想到在公共自行車租借站可以成為只需簽名就可借車的貴賓。王先生常說:「如果公共自行車的車況能夠新一點,或是加裝三段變速器,那他在各個駐點間穿梭或是偶爾趕時間的時候,就會騎得舒服一點。」他說有一、兩次騎到車況比較老舊的自行車,踩踏上的感覺就不是很順。

    在社區擔任志工的陳太太,因為經常需要在社區穿梭探視老人家的關係,總是大包小包來跟站務人員借車,有時候還需要站務人員幫忙把東西綁上車,甚至是寄放東西在租借站裡。由於社區經費不是很充裕,她真的很喜歡公共自行車這種不需要花費、也沒有空氣汙染的交通方式。在拜訪完社區老人家之後,她會跟站務人員聊一下當天的見聞趣事,或是饋贈一些當天做的小點心給站務人員。她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施比受有福』、『能動就不要休息』這樣的話。對陳太太而言,站務人員提供她很多除了自行車租借外的額外服務,讓她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去探視社區內的獨居老人;不過她希望公共自行車的租借時間可以延長一點,讓她沒有歸還時間上的壓力,而且如果有各租借站相關位置的地圖就好了,這樣她就可以跟想騎公共自行車的老人家說明到哪裡租借會比較方便。

    透過前面的小故事,您可以發現配置有站務人員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是一種有情味的綠色載具,除了借還車之外,它還可以額外提供您的是:
1.閒話家常、交通旅遊、美食資訊。
2.不需要額外耗材的緊急維修(如:落鏈、打氣)。
3.讓你賓至如歸、協助物品放上自行車、暫時性的寄物。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目前「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仍有待改善的是:
1.車輛狀況、隨車設備無法滿足每個使用者的要求。
2.對於租借者的年齡有一定的限制。
3.租借時間有兩小時的限制。
4.未提供各個服務點書面地圖資訊。

   自行車是城市裡移動最經濟又快速的交通工具,面臨地球暖化、石油價格飆漲,加上重視健康環保理念,更使自行車成為許多先進國家都市交通新寵。包括荷蘭、挪威、丹麥、法國等十多個歐洲國家,均積極推動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請肯定環保局的公共自行車租借政策,並期待更多使用者加入「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的使用行列,希望公共自行車跟使用者不僅是租賃關係,更是提供大眾節能省碳最便利的服務的好夥伴。

公共自行車站務一年了



一年以前,我剛好有想轉換工作的打算,在RICH職場體驗網看到「公共自行車站務」這個職缺,就投了履歷,幸運地獲得這份工作。在站務工作上待的比較久的夥伴會知道,我們的服務的據點原來是藍色的帳篷,冬天非常的冷,而且沒有安全感,不像現在的小木屋可以上鎖。不過,夏天就悶熱了一點,所以要記得多喝水,甚至是走出站外吹吹自然風,避免中暑。

我所服務的站,是位在市府旁的A站。夥伴如果代過班就知道,這個站的公務人員使用率是比較高的;而且在早上八點跟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借車還車的人次相當多,所以,我相當佩服我們這站的早班,她在交班之前的借還車數量,往往都是我晚班的兩倍,但從來沒有聽她埋怨過辛苦。

她說:「我覺得能做這份幫助別人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且忙碌的話,時間過得比較快。」一定會有夥伴笑她傻:「就算她的服務再好,借車的人比別的站多,薪水還不是跟其他站務一樣……。」

是的,我們都知道,哪些站辛苦、哪些站輕鬆,甚至會說站務工作就是一成不變地借車、還車。至於「站務工作是否有趣」這個問題,因為就每份工作的實際內容而言,並沒有有趣或無聊之分,而是面對工作的心態。沒有無聊的工作,而是面對工作的態度讓工作變得有趣或無聊。」這就是我從早班小玲姊那裡學到的事情,建議你可以試著這樣做看看。想讓工作不無聊的根本,就是試著讓使用者感受到我們的熱情,你可以積極地向靠近你的站的使用者打個招呼,展現出你的善意與微笑,一般人都會友善回應你的。

如果你不能選擇你的工作,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態度。借用『人山人海的停車場』這本書裡提到的三條「化工作為感動」的守則,來跟夥伴分享如何才能讓工作變得更有趣,及讓使用者從中獲得感動的祕訣:
1.無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工作,執行時也不忘思索那個工作的意義。因為他們知道,若能親身體會工作的意義,任何工作都能帶來感動。
因為公共自行車夥伴們對待使用者的熱情,我們確實地降低二氧化碳及汽機車廢氣污染。雖然是免費,但是很多夥伴的親切不減,讓使用者感受物超所值的服務,而喜愛用公共自行車代步通勤。
夥伴們可以提醒使用者避開行車擁擠的時段、路段,就能在通勤途中呼吸到有氧新鮮空氣,體內的氧氣多多,上班當然有精神。透過我們的熱情,地球降低暖化、使用者的身體也可以透過自行車運動而更健康。
2.無論遇上任何問題,都要樂觀面對。因為他們知道,唯有樂觀面對問題,才能活用於下次機會和自我成長。
夥伴們一定有遇上不友善的使用者的經驗。你可以記在心裡,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然,也可以一笑置之。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別忘了向機動或管理人員反應,事情在當下或許不能馬上解決,但是可以成為夥伴們的前車之鑑。
3.在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上面,秀出自我風格。因為他們知道,若能秀出自我風格,就能樂在工作,創造更高的價值。
每天一定都會有固定的使用者來借車,但是你會如何回應使用者呢?假如這個站就是你的店,你會希望他們開心地騎著我們的自行車?還是懶得理會他們的抱怨?同樣的事用不同的心態做,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你是否會想過讓你現在服務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成為台灣第一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呢?如果是,便將目前所處的環境,當做自己的舞台盡情的揮灑,那就是工作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也是工作最大的收穫。而你會問:「什麼樣的服務能夠吸引使用者?」當然是獨特的服務。
小玲姊教過我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當使用者來租借自行車數次之後,能夠憑記憶就能稱呼對方某某先生(小姐)。」讓使用者感受到「窩心」的獨特。更進一步的常客,若夥伴們願意花點心思記住他的基本資料,讓他省去出示證件的手續,而你也可以加快你的登記手續,相信這些便利使用者的小小努力,會讓他更愛來你的站跟你借車,成為你的粉絲。

最後還是提醒夥伴們,好的服務只是基本,但是未必能留住使用者,感情好才能留住使用者,產生粉絲;粉絲會再邀請其他人來體驗,為公共自行車系統增加更多的使用者。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書架裡的旅行


圖書館裡的書架是我特別愛瀏覽的所在,看著整齊擺設的書架,嘴巴裡可以朗朗上口地唱著:『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

既是在書架也是在圖書館裡漫遊‧‧‧
Kirby 與 McKenna (1989) 提出圖書館漫遊 (library tour)』的概念。它的目的是要幫助研究者釐清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在不同的資料之間來回移動、如何連結資料、如何從資訊中建立想法與理論。

圖書館漫遊的目的是要發現我們的腦子如何運作,以及練習記錄和反省的能力,經由田野筆記的紀錄過程,研究問題也就愈來愈聚焦。(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p.54)

tn_why%20the%20professor%20did%20not%20tell%20me.jpg

研究不只是對於外在現象的瞭解,它其實反映了我們的先前理解;亦即不是在白紙上加了一些圖案而已,它讓我們反省我們原來是這樣看世界的。因此,每一個研究,不只是在檔案櫃裡增加一些資料,它必然導致了研究者的自我學習與轉變。

你腦中可能有幾個作者的名字或關鍵字,走進圖書館,用電腦開始查詢,然後走進某個分類的書架,拿起某本書開始翻讀,可能書中某個名詞吸引你的目光,你拿起同一個作者的其他書,查詢索引,找到那個名詞更為詳盡的說明。

你可能用新的關鍵字再進行查詢,走到不同的書架位置,也許在瀏覽的時候,對身旁某本書名感到興趣,然後在書後的參考書目找到其他有趣的文獻,然後可能聯想到某個社會事件或者你過去的某段經歷,你可以記錄你的實際行為以及腦中所想的。

這一天裡令我感興趣的另一本書「Fu對了, 就暢銷: 日本感性工學大師創意出招」。
Fu對了, 就暢銷: 日本感性工學大師創意出招

框架錯了,導致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們經常忽略細節,就如同「見林不見樹」。然而,提出知識創造理論的一橋大學名譽教授野中郁次表示,如果想看清楚整座森林,就必須「見樹也見林」,先找出你在意的一、兩棵樹,仔細觀察,如此才能擴展至整體,並掌握其中的重點。同樣的道理,在這個無法預測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具備從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的能力。不要被一棵樹這個「結果」迷惑了雙眼,而要善加利用其中的線索。

只因為我們已從「工業社會」進到「感性社會」,當我們帶著感性社會的框架來觀察成果或現象時,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看到的將不會是「結果」,而是致這個結果的過程,也就是「思考的過程」,由其我們面對這個動態社會時,必須常不斷改變才行。

感性社會有三個特徵:
1. 沒有唯一的答案
2. 今天的答案,不會是明天的答案
3. 模仿別人是沒有用的

感性不斷在變化,並進行不斷的感性教育
促進客人更新資訊系統。設計感性資訊的一方則需不斷舉辦各種體驗活動,就可以逐漸提高客人的感性。
 
感性社會需要的東西不應該改變的,就是你所發出的資訊的核心價值。
這個核心價值就是你自己。
這個核心價值就是你的工作本質。
這個核心價值是不能改變的
如果要為這個核心價值找到一個更貼切的字眼,就是這個字……「道」。

道包含了信念、包含了哲學,也有人稱為「使命」,有人將它定義為「終身職志」。當然你也可以想得更淺顯一點,把它當作是「想告訴客戶什麼、想教導客戶什麼、想做些什麼事」。

1.學會觀察現象和資料
在資訊社會中,蒐集資料非難事。只要上網搜尋,各種五花八門的資料可以在一瞬間得到。所以說,蒐集並不是問題,問題在如何解讀蒐集到的資訊。
2.試著傳達價值
這是成為感性資訊設計達人的第一步。商品之所以暢銷,是因為確實掌握了「感性社會」的特徵。現代社會是個無法預測的不透明社會。商品暢銷,不再是因為價格低廉或附加價值高,而在於所提供的資訊是否能打動人心。